“之前家里的柑橘地在病树清理完后就荒废了,现在合作社不仅提供技术指导鼓励我们自己转产种植粮食,还提供岗位给我们,加上政府的政策补贴,每个月算下来有将近2000元的稳定收入,好得很哇!”近日,在大圩镇涧沙村委干上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正在地里忙着第二季玉米种植的脱贫户黄千余乐呵呵地告诉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
今年年初,灵川县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到该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时发现,该村柑橘黄龙病树清理行动结束后,由于缺乏配套产业项目政策的支撑,大多数农户在清理完病树后便不再种植新的作物,导致连片的柑橘地变撂荒地,产业难以持续发展,极大影响村民后续增收增产。
“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也是确保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要尽快出台相关产业配套政策,以点带面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了解到情况后,县纪委监委及时督促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切实了解群众需求,出台配套政策,解决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
在县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县农业农村局立行立改,制定出台《灵川县低效柑桔果园转产实施方案》,通过对低效柑桔果园实施“水稻+”、“粮食作物+”等模式发展种植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方式,确保村民闲置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粮袋子、钱袋子双丰收。同时,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务工”的新发展模式,建设示范基地承包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并吸纳贫困户务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目前,全县已完成转产示范点种植4000余亩,有效解决了产业支撑不足、群众增收难问题。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一直以来,灵川县纪委监委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专项监督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制定下发《灵川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纳入日常重点监督清单,深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上下联动,紧盯乡村振兴项目安排、政策落地、资金使用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全流程、跟进式监督,倒逼责任落实,护航产业发展,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此外,灵川县纪委监委还推出“三重一大”事项追踪溯源监督工作办法,通过抓好会前报备、开好决策会议、落实会后公开和监督延伸,强化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监督,对产业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实时跟踪问效,切实提升监督质效。同时,协调沟通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工作联系、信息共享、情况互通机制,着力构建“大监督”格局,确保监督“一盘棋”推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
截至目前,灵川县纪委监委共对37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开展专项监督检查34次,涉及资金1.38亿元,发现问题2个,督促完成整改问题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