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宝物,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家族文化与精神的高度浓缩,见证着整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我家的“传家宝”,不是玉器、黄金首饰等贵重物品,而是“与人为善、勤俭持家”这八字真传。
我的爷爷奶奶是普普通通通的农民,但是他们把善良和勤劳节俭的品质刻在了骨子里。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里的长辈教育晚辈要“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爷爷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草医,因为他的朴实和善良,村里的乡亲们经常喜欢来找爷爷看病。不管来的人是谁,爷爷都是很用心地进行看诊、用药,但是他也仅仅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看诊费,有时候面对那些生活困难的村民,爷爷甚至分文不取。我曾经问过爷爷:“您帮人看病才收一块钱,有时候还不收钱,那不是白忙活了么?”。爷爷总是说:“乡里乡亲的,他们都不富裕,能帮就帮,就当是积德行善!”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到县城的工厂上班了,母亲在乡下带着我们三个孩子经营着几亩薄田。记忆中,因为家里没有男劳动力,为维持生计,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整日在外操劳,很少有空闲的时候。为了完成我家耕地犁田耙田的劳作,母亲通过给其他村民家“打背工”的形式,换取其他村民家的男劳动力帮我家犁田耙田。为此,她每天必须在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去自家田地里干活,只有这样她才能既不耽误自家农活,又能在7点钟其他村民上工后去给人“打背工”。
在打完背工后,她又会去自家田地里施肥、打虫、种菜、浇水……总是有忙不完的农活在等着她。遇到干旱的年份,各家各户需轮流引水灌溉水田,为了收成,母亲要整日整夜“守水”,一旦偷懒,就会让好不容易轮到自家水田“讨水”的机会被其他人另改渠道。这样辛苦的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从未有任何抱怨,于她而言,唯有勤劳干活,才能改善一家的生活质量。
受母亲的影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拼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在还没有灶台高的时候,就开始学煮饭煮菜、洗碗、打猪草、放牛……
母亲不仅勤劳还很节约,在我家买新衣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和新鞋子,都是大姐穿不了二姐穿,二姐穿不了才轮到我穿。母亲总是说,衣服能穿暖就行,钱要留在刀刃上用。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买新衣穿新鞋已是常事,但我仍然很推崇母亲的“勤俭节约”理念,认为衣服得体就好,不在乎多贵,就连我00后的儿子也深受影响:他从不与他人攀比穿什么名牌,也没有什么骄纵的不良习气,这种简朴的思想让他能静下心来学习。去年高考,他顺利考上大学,实现了他自己制定的“读书改变命运、一代比一代强”的人生目标。
长辈们“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我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也是我倍加珍惜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