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河道坑洼裸露、垃圾杂质漂浮、河水浑浊发臭,现在经过清淤平整,水流通畅了,水质也变清洁了,我们在附近生活更舒心了。”近日,在位于桂林市叠彩区漓江蚂蟥洲生态绿地公园西侧的河道旁,散步的叠彩区驿前社区居民唐阿婆对前来回访的该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道出了可喜变化。
蚂蟥洲是漓江城市段的重要洲岛,其西侧是漓江分叉河道,也是清代驿前街的古渡口。此前,叠彩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漓江支流“消劣返清”专项监督过程中,发现该河道因水位下降出现大量铜钱,不法分子趁机夜间“挖宝”,导致河床坑洼,水质浑浊发臭,周边群众苦不堪言。对此,该区纪委监委通过现场约谈提醒相关负责人,督促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监管,出动50余人开展宣传和巡逻20余次,填埋平整河道近2000平方米,实现“河床平缓、清水复流”。
今年以来,叠彩区纪委监委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漓江沿岸滩涂脏乱臭、支流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漓江支流保护专项监督,严肃查处乱挖乱排、清除水葫芦工作推进慢等乱象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推动漓江支流“消劣返清”,进一步提升漓江沿线环境质量。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辖区灵剑溪、清风沟等重点漓江支流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位于大河乡大村段的灵剑溪存在多个排污口,且水葫芦疯长,水质严重富营养化。对此,专项督查组主动约谈乡(村)、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6人次,压实整治责任。督促大河乡和区农业农村局按期完成灵剑溪蒙正村至下梁江段、白竹干村至黄莺岩工业园段8500立方米的清淤作业,清理水葫芦大约100吨,并完成对灵剑溪综合整治4个点位的土地摸排工作。
此外,注重系统施治,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找准制度建设薄弱点、日常监管的盲区,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漓江支流日常巡逻和日常维护制度,补齐制度短板,以制度固化整改成果,释放综合治理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