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基层风采 > 正文

资源县:探寻本地非遗的清廉密码

作者:黄湖霞
来源:资源县纪委监委
摘要:“华夏民族礼仪邦,婚事新办不盲攀;不问门当与户对,夫妻同心方久安……”在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烟竹村,村民们手捧热腾腾的油茶,用苗语、汉语轮番唱响自编的“治风”山歌,悠扬的旋律中传递着崇俭戒奢、清风传家的朴素理念。

  “华夏民族礼仪邦,婚事新办不盲攀;不问门当与户对,夫妻同心方久安……”在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烟竹村,村民们手捧热腾腾的油茶,用苗语、汉语轮番唱响自编的“治风”山歌,悠扬的旋律中传递着崇俭戒奢、清风传家的朴素理念。

  近年来,资源县立足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廉洁“基因”,积极探索“非遗+廉洁”的融合路径,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廉洁理念,着力培育文明新风、涵养良好家风、厚植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为了让廉洁文化更接“地气”,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元素,资源县深入梳理本地的非遗资源,提炼其中蕴含的廉洁元素。无论是寄托祈福消灾、心灯如炬等寓意的传统河灯,还是传唱忠孝节义、勤劳节俭的苗族山歌调、瑶族山歌调,或者是体现待客真诚、节俭本分的五排河油茶习俗,都巧妙地与廉洁文化创新融合。通过不断丰富廉洁文化表达的形式与载体,依托“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百姓大舞台、“资源县传统河灯歌节”、端午节、“七月半”等重大民俗节庆,精心策划举办系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制作河灯、对唱山歌、打油茶、观演传统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思想的熏陶,让清风正气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在活化非遗的同时,资源县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众多廉洁文化教育阵地,将党员群众初心教育馆、油榨坪公堂、粟传谅故居、红军连心桥、赵氏宗祠、塘洞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阵地串珠成链,集榜样先进引领、红色基因传承、清廉家风浸润等于一体,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与文旅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念深入人心。

  “廉洁文化建设重在润物无声、久久为功。”资源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持续探寻本地非遗传承中的“清廉密码”,通过不断创新表现方式、拓宽传播渠道,将廉洁元素深度融入群众文化生活,有效提升廉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资源县:聚“椒”产业振兴发展强监督
节气说廉丨处暑:风涌廉香 涤心送暑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