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中稻,运输车直接开到田坎边装谷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近日,家住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四联村的石大叔对前来回访的该区纪检监察干部,讲起了颠簸路变坦途后,给群众带来的便利。
此前,该乡纪委工作人员在四联村开展走访时接到群众反映,村里有一段坑洼的泥巴路,限制了农产品种植和运输,影响了周边300多亩土地经济收益。该乡纪委当即将相关情况向叠彩区纪委监委汇报,随即成立区、乡两级纪委联合督查组,到现场了解具体情况。
“我是蹬三轮车把自家种的蔬菜运出去,蔬菜雨天溅泥水,晴天蒙灰尘,再加上一路颠簸,卖相大减,辛辛苦苦种出来,也没卖出个好价钱。”
“泥路窄又颠簸不平,大车子进不来,我们收谷子都要用肩扛很远才能装车。”
……
看到督导组到来,正在田边地头耕作的村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你一言我一语倒起了苦水。
督查组通过一线走访了解,确认泥巴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运输的情况属实。原因是历年来村委经费有限,没有能力对坑洼泥巴路进行硬化,有时人工平整一下,时间久了,路面又变得坑坑洼洼,直接限制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与产业发展潜力,成了群众烦心的“颠簸路”。
民生无小事,监督显担当。在实地了解了村民的诉求后,督查组将具体情况向该区纪委监委相关领导作了汇报。该区纪委监委对此高度重视,将该产业路修缮工作列入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监督内容,组织该区农业农村、交通、乡政府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申报农村产业路项目,并督促职能部门积极和上级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到上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50余万元。
产业路项目启动后,督查组紧盯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不定期到现场跟进监督,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题,确保工程高效推进。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在该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这条产业路仅仅用了三个月就顺利完工,便捷了周边300多亩土地上的种养产业,还新招商引资建成一座年出栏100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直接惠及600余名群众,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桂林市叠彩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