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怀着对法治事业的无限憧憬,迈出大学校门,走进了检察院庄严的大门。佩戴检徽的那一刻,我深感责任重大。应勇检察长强调:“检察机关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这句话始终指引着我。
初到岗位时,老党员们不仅传授业务技能,更以严谨务实、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着我。我也在实践中逐渐养成“严实细”的作风:对待证据一丝不苟,对待群众耐心细致,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我把严守铁规禁令与更好履职尽责紧密结合起来,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参与佛殿河水污染案件的办理让我对“司法为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时,七个村庄的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百姓饮水困难。我跟随党员同志们沿着河岸逐一撬开三十多个污水井盖,汗水浸透了制服,双手沾满了泥泞。最终成功锁定污染源。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精准监督和多轮磋商,困扰群众多年的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当乡亲们送来锦旗的那一刻,我泪水模糊了双眼,真切体会到我们守护的是百姓的生活,是漓江的绿水青山。群众喝不上干净水,党员就该第一个冲上前!通过参与一系列公益诉讼案件,我体会到我们肩负着“两个保护”的重要使命:既要“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也要守护好这一片山水间的桂林历史文化脉络。这样的政治站位,指引着我们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在办理保护象鼻山文物案中,我感受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那是我首次协助勘验文物现场,面对摩崖石刻上深深的划痕和涂鸦,内心既痛心又坚定。象鼻山不仅以其“象山水月”的绝美景观闻名于世,更保存着43处宋至清摩崖石刻和明代普贤塔等重要文物。我们成立党员突击队,在老党员的带领下,我们顶着烈日走访取证,记录每一处破坏痕迹。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最终构建起“专业+执法+司法+社会参与”的全链条保护体系。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方人民的记忆。党员的身份和责任,在这样的实战中熠熠生辉。
我积极运用大数据模型筛查线索,院里成案数位居全区先进行列,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监督的转变。结合办案实践,我开展理论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级、省级荣誉;我所在的团队有3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23个案件获得自治区表彰。我也因表现优异荣获个人嘉奖。
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干警,我深知,作风是形象,更是力量。我将永远铭记入党誓词与检察誓言,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让“检察蓝”不仅是一身制服,更是一种作风、一种信仰。让我们用青春的汗水,为“检察蓝”增添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