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枚兰,是临桂区四塘镇镇直联合党支部书记。
作为镇直联合党支部书记,以前一提到纪律检查,我脑子里就是“人盯人、人管人”。大会上反复讲,私下里逐个谈,心都操碎了,可效果总不理想。直到李某某因长期旷工被查处,给我和支部全体党员敲响了警钟。
那段时间,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有对同志犯错的自责,也有对管理失效的反思。光靠“婆婆嘴”显然不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幸运的是,镇纪委没有一查了之,而是第一时间找到我们支部,指导我们开展“以案促改”。
变化,首先从思想深处开始。我们以李某某的案件为镜鉴,开了好几次辣味十足的组织生活会。我带头作了检讨,党员们也纷纷结合自身查摆问题。以前学党章党规,有些人觉得是“软任务”,现在看着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大家都静下心来真学真悟了。会上,有老党员直言:“纪律是‘高压线’不是‘稻草人’,它‘带电’也‘长牙’!”这句话,真正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变化,更体现在扎紧制度的笼子上。在镇纪委指导下,我们支部动了一次“大手术”。以前的考勤制度执行不严,现在我们推行“双随机”检查,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结果直接与绩效、评优挂钩,谁再想“混日子”行不通了。我们还修订了《党员日常行为规范》,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同时,我们把监督和关怀结合起来。建立了常态化的谈心谈话制度,我发现哪个同志情绪有波动、工作有松懈,就马上约谈,及时“咬耳扯袖”。对受过处分的同志,我们指定支委“一对一”帮扶,不是冷眼旁观,而是帮助他们认识错误、重新站起来。有位同志事后感慨:“组织没放弃我,我更不能放弃自己。”
变化,最终要靠监督来巩固。现在镇纪委和镇党建办成立了联合督导组,经常不打招呼就来检查整改情况,发现问题立刻反馈,我们必须限期整改。他们还建立了“回头看”台账,每季度核查我们的考勤记录、谈话记录,动真碰硬。这把“监督利剑”悬在头顶,我们落实主体责任一点不敢含糊。如今,支部的纪律严了,风气正了,原来那种“松散软”的现象不见了踪影。
回顾这段历程,我深深感到,从“人管人”到“制度管”,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纪律严了,不是把大家管死了,反而是把心聚拢了,工作的劲头更足了。下一步,我们还要把“纪律建设提升月”等活动扎实地开展下去,让制度真正长牙带电,让我们支部的政治生态越来越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