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霜花轻覆檐角,二十四节气的笔锋便在秋的尾页落下“霜降”二字。纪检监察干部的步履,从不因节气更迭而稍缓,反倒在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的物候里,读出了履职尽责的深意,在风俗与农事的烟火气中,筑牢了拒腐防变的防线。
“一候豺乃祭兽”,是自然的秩序,亦是纪检人的准则。豺狼捕猎而有序陈列,恰如纪检监察工作依规依纪、有章可循。面对问题线索,我们当如霜天里的猎手,既保持“发现即查”的敏锐,又恪守“实事求是”的底线,不遗漏一条线索,不冤枉一名干部。这“祭兽”的秩序感,化作我们案头的卷宗、谈话的笔录,在每一次依规执纪中,守护着政治生态的清朗。而此时民间赏菊品茶的风俗,更似纪检人应有的心境——菊花傲霜而不折,正如我们面对诱惑时的坚守;清茶回甘而不浊,恰似我们秉持公心时的澄澈,在一杯一盏间,涤荡心中杂念,守住廉洁初心。
“二候草木黄落”,是季节的更迭,亦是对纪检人的警醒。树叶离枝、草木凋零,提醒着我们“防秋燥、防湿邪”的重要性。之于纪检工作,“秋燥”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是查办案件时想“速战速决”而忽略细节的草率;“湿邪”则是潜藏的腐败隐患,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人情往来”,是看似无害的“小事小节”。就像农人在霜降时节忙着清园除杂、加固覆膜,我们也需以“草木黄落”为警,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深挖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在“清园”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在“加固”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
“三候蜇虫咸俯”,是生命的蛰伏,亦是纪检人的担当。蜇虫蜷缩巢穴以避严寒,而纪检监察干部却不能有丝毫“蛰伏”的懈怠。霜降时节的“秋郁”,易让人滋生倦怠情绪,但越是岁末年初、任务繁重,越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就像农人在此时仍要抢收晚稻、播种冬麦,我们也需紧盯年终考核、换届选举等关键节点,防范“换届歪风”“考核造假”等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全年工作的成果。那街头巷尾传来的“吃柿子”的笑语,“柿柿如意”的美好期许,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以严明纪律斩断群众身边腐败与作风问题的“病根”,让“如意”的愿景照进现实。
霜落无声,执纪有痕。在霜降的三候流转中,纪检人读懂了自然的启示,在风俗与农事的传承里,践行着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