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座以山水甲天下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今,依托湘江战役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桂林市创新打造“红廉万家”清廉家庭建设品牌,以家教育廉、家庭助廉、家风倡廉、融合共建四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清廉价值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为“湘江红”增色,为“漓水清”添彩。
融合共建聚合力 织密清廉家庭建设“制度网”
清廉家庭建设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家之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桂林市从顶层设计破题,以制度引擎驱动全局。市清廉办牵头制定的《推进清廉桂林建设融合共建的实施方案》,如同一条主线,串联起各方力量,研提的30条共建措施,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牵头单位主抓、多单元协同联动”的融合共建大格局。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桂林市坚持制度建设与执行“双轨并行”,建立健全沟通会商、宣传宣讲、教育培训三大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系指导、协作配合等平台,有效破解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一支汇聚党校、纪检、司法、教育等领域精英的清廉家庭家教家风讲师团应运而生,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桂姐姐”宣讲团(队)如繁星点点,全市256支队伍通过“五进五送”活动,将清廉家风故事娓娓道来,送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乡村。党校系统将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主体培训班次,2024年以来已培训各级干部2700余人。一场场“学法润家守廉同行”亲子研学活动,则在寓教于乐中将法治意识与廉洁种子播撒进幼小心灵,构筑起家庭廉洁防线的坚实基础。
品牌引领树标杆 绽放清廉家庭建设“实践花”
桂林市聚焦“红廉万家”这一品牌,通过“典型联建、活动联办、作品联创”三项举措,让清廉家庭建设从文件走向生活,从理念化为实践。
选树典型,立起标杆。按照“分类储备、倾力打造、融合共建”的思路,桂林市建立起清廉家庭建设示范户创建库,精心选树了107户清廉家庭典型。探索实施的激励机制,从学习、健康等方面给予礼遇,让“有德者亦有得”,激发了广大家庭争当先进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联合八大清廉单元举办的“家风的力量”融合共建活动,邀请“全国三八红旗手”熊碧芳等先进代表分享家风故事,生动展现了家风涵养的力量与桂林工作的新成效。与清廉机关、清廉医院联袂推出的“清廉传家·廉润八桂”主题活动,以“专家授课+节目表演”的鲜活形式,让300名机关干部和先进家庭代表同堂受教,并示范带动基层开展各类清廉家风活动135场。
文化沁润,深入人心。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联合纪检、宣传部门制作了警示教育片《作风不正自毁前程》,持续打造《爱廉说》电视精品栏目247期,让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兴安县原创廉政小品《特别彩礼》以其贴近生活的题材和生动的表演,受邀参加全区最美家风展示。深入挖掘全州、兴安、灌阳等湘江战役核心区的家风故事,培育的红廉家风小讲解员们,用童稚而真挚的声音讲述《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等感人故事,成功入围全国“千馆万员讲家风”展播序列,让红色家风与清廉之风交相辉映,有力助推了“湘江红”与“漓水清”品牌建设。
阵地矩阵强辐射 绘就清廉家庭建设“全景图”
让清廉家风可感可触、可学可鉴,离不开阵地的承载与辐射。桂林市精心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三方矩阵,不断拓展清廉家庭建设的覆盖半径与教育深度。
点上发力,打造核心阵地。倾力打造的22个融合共建阵地,形成了以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为核心、多个清廉单元融合共建阵地为补充的“1+N”阵地集群,为开展各类家风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平台。线上串联,激活红色廉脉。巧妙地将全市38个清廉景区与70处革命遗址串联起来,精心设计推出19条清廉家风研学线路和30条红廉文化旅游路线。灵川县以九屋镇爱莲祠堂为载体,打造廉洁文化研学游,让参与者在山水与古迹间体悟周敦颐的爱莲思想与清廉家风,实现了廉政教育、家风传承与研学观光的有机统一。
此外,还坚持“一域一品一特色”,深入挖掘县域清廉文化资源,构建起以家教家风基地为主阵地,恭城“龙虎·清风渠”主题公园、荔浦“清风荔江·十里廉廊”教育基地、阳朔县曹邺诗碑廊等32个各具特色的家风教育基地为辅的宣传教育矩阵。通过“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研学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红色家风的养分,传承崇德治家、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聚起奋进的力量。